3.1 PAN系碳纖維材料
PAN系碳纖維的結構[10]就如同聚合纖維前軀體的基礎結構一樣,在本質上是纖維絲狀的而PAN系碳纖維的模數在其橫截面上則是呈現變化性的。在一個最近的研究中,Huang 及Young[11]使用拉曼光譜證實了在PAN系碳纖維中的這種表面核心的結構性差異。另外,Johnson[12]發現在纖維較外層的微晶之間有針狀空隙存在,而且在此區域內之平面層基本上會平行于表面然而在核心區域平面層卻呈現大量的褶皺。PAN系碳纖維內包含許多皺褶及連結的混亂堆疊碳層其層間距離比石墨要大很多。因此PAN系碳纖維具有低的石墨化程度,PAN系碳纖維內的亂層結構與 PAN 原纖的微纖結構相似。雖然這些微纖內的石墨亂層傾向于平行排列于纖維軸,但卻不是高度的排成一直線。
幾乎所有的工業用纖維都是由以下三種技術制造而成:熔融紡絲、濕式紡絲、干式紡絲。以上三種方法中由于熔融紡絲法是直接將純的前軀體轉變成纖維狀而不會摻有額外的溶劑,因此可降低溶劑回收的花費問題,所以一般皆較喜愛使用此法為制程。然而若前軀體在熔點溫度附近有裂化現象就必須采用干式或濕式紡絲法[13]。其反應歷程: PAN前軀體的制作→PAN纖維前軀體的制作→PAN纖維前軀體之穩定化 →穩定處理后PAN纖維之碳化。
3.2 瀝青系碳纖維材料
瀝青系碳纖維的前軀體為中間相瀝青,由于具有高度濃縮的芳香族結構,使其熱穩定性相當好。基于此特性,中間相瀝青纖維前軀體便可利用熔融紡絲法制造。由于熔融紡絲法可以避免有關溶劑的問題,這種較不復雜的紡絲制程加上前軀體的消耗量可能較少,將使得瀝青系碳纖維成為 PAN 碳纖維的低成本替代品。但實際上瀝青纖維制程的經濟學并不是這么地簡單。另一方面瀝青系碳纖維的基本結構與PAN 系碳纖維差別極大。且各提供了一定的優點就如 PAN 系碳纖維一般,瀝青系碳纖維的結構在纖維成型時也會有巨大的發展。其反應歷程: 中間相瀝青的制造→中間相瀝青纖維前軀體的制造→中間相瀝青纖維前軀體的穩定化 → 中間相瀝青系纖維的碳化。[16]
而近年來對于瀝青系碳纖維之新發展有著明顯的效果[14]。碳纖維的性質很明顯地是由形成的結構所控制。碳纖維結構的控制可藉由前軀體化性的改變及控制前軀體纖維成型時結構的發展,或者是調整纖維前軀體熱處理的狀態來加以改善。瀝青系碳纖維已具有近似 PAN 系碳纖維的強度此外作為熱處理的應用方面超低電阻或高熱傳導率的新式瀝青系碳纖維也正在開發中。[15]
具有混亂或放射褶層結構的中間相纖維會展現較高的抗拉或壓縮性質。相較之下,具有線性橫向結構的纖維則會發展成較好的晶格依賴性質。如熱傳導性 [18] 。Rey 預測在高溫之下有利于洋蔥表面結構的形成低溫有利于放射狀結構的生成而混亂結構則會在中間溫度時發生。雖然中間相瀝青系碳纖維是比 PAN 系碳纖維來得新的產品。研究者正開始在研發希望對于如何預測及控制它們的結構能有進一步的了解。大部分 PAN 系碳纖維的研究都將焦點集中在熱處理階段,而大部分中間相瀝青系碳纖維的研究則關注前軀體化性及纖維的成型。[17]